西邮要闻 更多>>
媒体关注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陕西日报】一位经济学教授的农村电商路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5日 11时54分18秒  来源:西邮新闻网  责任编辑:姜毅龙  浏览次数:

 

一位经济学教授的农村电商路

张鸿很忙,身为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的张鸿身上近年来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标签:“电子商务领域知名专家。”最近这段时间,他再次前往铜川、安康、绥德等地就电商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张鸿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去这些地方了。6月24日,当记者前往西安邮电大学采访他时,张鸿教授告诉记者,这个调研已进行了半年多,跑了很多个县域,调研的目的是为省上布局全省电子商务提供现实依据。

   一位和农民很熟的教授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消费模式,电商的蓬勃发展让张鸿意识到,对于陕西来说应把握住发展电商的最佳时机,尤其是农村电商,更需要重视和扶持。
   正因如此,近十年来,张鸿带领他的团队奔走在陕南、关中、陕北等地,深入几十个县调查研究当地情况,帮助发展农村电商。渐渐地,由他主持的陕西十几个区县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成型,这些县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土豆姐姐”、“柿饼哥”被人所熟知,成功发展出了“岐山模式”、“铜川模式”、“礼泉模式”、“山阳模式”等几种不同的电商模式。
   多年深入基层的结果之一,就是让张鸿变成了一位和农民很熟的教授,一位“接地气”的专家。和农民究竟有多熟?看看张鸿在山阳县举办“电商大讲堂”就可知。每次举办大讲堂,这里的村干部、群众,机关单位和大小企业主们一个不落,将上千人的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场景为什么如此火爆,张鸿说,还是因为农民从电商中得到了好处,有了实惠他们自然就爱来听课了。
   借“一带一路”书写电商大文章
   众所周知,陕西是资源大省、科技强省、文化大省,资源丰富。在张鸿看来,陕西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大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这一新动力,将优势转化为成果是最核心的问题。他说:“我们要想把东西卖出去,就必须生产出丝路沿线国家所需要的产品,要按照当地标准加工制造,比如说外地人或外国人到陕西来,他会想我该买些什么回去呢?”而当下陕西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观念还是比较老旧。他拿樱桃举例,“你看山东烟台樱桃是咋卖的?在还没成熟时商家就开始通过电商渠道预售,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而我们陕西呢,还只是等到成熟采摘后开始卖,而且也只能卖给当地人,很明显这种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是落后的,必须要做出改变。”
    目前,张鸿正带领他的团队,为革命老区照金做农村电商的顶层设计,以照金镇、小丘镇为试点,以铜川本地农副特产上线销售,打造“逛集网-照金商城”电商平台,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模式,这在我省是第一家,具有示范带动效应。
张鸿认为,陕西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只讲“丝绸之路经济带”,还必须要讲“海上丝绸之路”,让陕西与福建这两个起点实现联合和对接,形成一个循环,推动陕西的发展。”
相关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60705/html/page_13_content_000.htm
 

上一条:【各界导报】陕西农村电商发展的“苦”与“乐”

下一条:【陕西电视台】报道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

关闭页面

雁塔校区

电话:029-85383106

邮政编码:710061

雁塔校区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563号

长安校区

电话:029-88166105

邮政编码:710121

长安校区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18号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 2011- 中国西安长安南路563号 陕ICP备050015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