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农村电商发展的“苦”与“乐”
记者 原登荣
近年来,我省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农村,电商也开始蓬勃兴起,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面对农村经济新蓝海,立足山阳县农产品销售的逛集网年交易额已突破了1.2亿,并积极向铜川、礼泉等关中市县拓展。与此同时,合阳县卖货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孝奇却为资金周转发起了愁……
单打独斗
“卖货郎”遭遇运营难
地处黄河之滨的合阳县,物产丰富。黄花菜、红提、莲藕……被当地人称为合阳“十二宝”,虽然相好质优,但却鲜有收购商上门,导致当地农产品低价、滞销。
2015年4月,谭孝奇成立了合阳县卖货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考察,在合阳县布局了55个站点服务社。通过站点,把食用油、大米、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转卖到农民手里。
谭孝奇在运营中发现,农村并没有足够购买力,货物常常积压,投资一年以来一直赔钱,仅依靠商品单方输入将难以为继。
经过一年摸索,2016年4月谭孝奇开始建网站、开发APP,他的“卖货郎”商城也开始走出单一销售渠道,农户可免费在网站发布农产品信息,服务社上门收购、打包邮寄。
现在,谭孝奇的卖货郎商城每天订单已达到100单,但他认为这样的销售额还远远不够。“在合阳农村,好多农户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电商,电商该怎么做,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谭孝奇说:“在合阳做电商都是企业单打独斗,当地政府配合力度不是很够,资金企业自己筹,人才企业自己培养。”
目前,谭孝奇已投入了300万元,要想继续农村电商这份事业,就得继续投入,可眼前可供周转的资金还没着落,平台的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同样让企业头疼不已。
“逛集网”牵手淘宝
农产品走出秦岭山
山阳县,地处秦岭山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被众多企业及创业者视为最大的蓝海市场。
在山阳县银花镇上店子村,村里的手工挂面、香菇和板栗等农产品借助逛集网销售到江浙一带,实现就地就业1000余人,村民人均增收6000元。
据了解,2015年逛集网平台交易额已达1.2亿。作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电商平台,逛集网线上与淘宝网合作,进行农副产品销售,线下在全县18个乡镇建有48个电子商务服务站。
据逛集网董事长杨森介绍,这些服务站主要负责农产品收购、工业品下乡、物流中转和商户培训,全方位保障电商正常运营。
一直以来,原产地直销都是逛集网最大的卖点,豆干、香菇、魔芋、绿色鸡蛋等农产品都是当地特产。“在西安,我们为2000家批发网点供货,采取基地+平台+终端销售的模式,积攒了大量忠实客户。”杨森说。
杨森坦言,以前也曾收到顾客投诉,有农户发货的农产品质量不好,一些坏的核桃、板栗也会掺杂其中。“公司发现后,便把以往的农户发货改为公司收货,再发给顾客,保证了逛集网信誉。”
如今,随着逛集网照金商城的设立,逛集网也正式走出山阳大门。
打造特色产品力
让人爱上你的产品
农村电商在陕西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这几年已成为我省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西安邮电大学经管院院长、陕西经济学学会会长张鸿认为,陕西农村电商要想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理念问题。积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运用“互联网+”积极打造新的商业业态和模式。
在张鸿看来,电商专业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电商在发展中走向误区。“当务之急是必须对农村地区进行专业化人才培训,尽快弥补短板。”
陕西省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中华认为,发展电子商务最关键的就是“打造有特色的产品力”,即怎样让人找到你的产品、怎样让人记住并爱上你的产品。
“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应该更加重视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O2O对闲置、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的线下资源进行整合,会使它们变得更有效。”王中华表示。
省政协委员范九伦建议,政府应给予电商一定的资金、人才扶持,积极联系国内大型电商与本地企业展开合作。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参与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物流配送、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来自田间地头的农特产品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市场。
相关链接:http://szb.gjnews.cn/Html/2016-07-05/1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