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ENGLISH 信息门户
通知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了解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6日

各部门、各单位

由于我市长安区是流行性出血热疾病的高发疫区,为提高广大师生对该病的了解和认知,现将有关知识整理如下,供大家参阅。

一、病因

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2.传播途径: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3.人群易感性: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二、临床表现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三、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

2)尿常规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

2.血液生化检查

1)尿素氮及肌酐低血压休克期轻、中度增高。少尿期至多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升高程度及幅度与病情成正比。

2)电解质血钾降低,血钠及氯在全病程均降低。

3.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

4.特异性抗原、抗体和病原学检查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M120以上和IgG抗体140为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者可确诊。RT-PCR法检测血清中病毒RNA,可用于早期诊断。

四、诊断

一般依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诊断。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可确诊。

五、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按乙类传染病上报,密切观查生命体征,针对五期的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综合治疗。

六、预后

病死率达5%10%。体内病毒量高、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者预后差。

七、预防

1、灭鼠和防鼠

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6月和1012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因鼠类的繁殖能力极强,所以灭鼠工作应持之以恒,略有放松,即前功尽弃。

在灭鼠为主的前提下,同时作好防鼠工作,食堂、宿舍要安装防鼠设施。

2、加强食品卫生

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3、积极改善环境卫生,消除鼠类寄居场所。

4、注意个人防护

不坐卧草地,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及时消毒包扎。

5、按时限要求全程接种出血热疫

特此通知。

 

                    卫生所

                                                 2015616

 

上一条:关于2015高雅艺术进校园的通知

下一条:招标公告

关闭页面

雁塔校区

电话:029-85383106

邮政编码:710061

雁塔校区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563号

长安校区

电话:029-88166105

邮政编码:710121

长安校区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18号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 2011-2022 中国西安长安南路563号 陕ICP备05001585号-1